华农专项突击队: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贡献青年助农力量
2024-11-25 14:46:50

华农专项突击队: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华农号召贡献青年助农力量_南方+_南方plus

为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应百号召,引领青年大学生立志做有理想、千万青年敢担当、工程贡献能吃苦、力量肯奋斗的华农号召新时代好青年,2024年7月以来,专项助农在广东省团委的突击指导下,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双百行动”专项突击队—萤火探兴队、队响“蚓智富农”突击队前往河源市紫金县义容镇、应百清远市阳山县秤架乡等开展了油茶产业发展调研、千万青年农田土壤生态改良调研等三下乡实践活动,工程贡献在田间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实践课,以青年力量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一颗油茶果

翻开致富新篇章

“粤北青山出好油,脱贫致富盖高楼。”

河源油茶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98.9万亩,居广东省首位,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三成以上;茶油年产量约1.9万吨,油茶年产值超30亿元,惠及72万林农。近期,萤火探兴队在彭桂香老师、青水村驻村干部龚柳萍的带领下前往义容镇青水村参观紫金县绿雅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油茶基地,走访调研青水村油茶树种植情况。

彭桂香老师讲解油茶种植知识。

彭桂香老师讲解油茶种植知识。

该公司目前种植的油茶树总面积约5000亩,其中油茶间种面积2000亩。主要种植品种为高州油茶、油茶无性系23号。此外,国家为了鼓励百姓积极种植油茶树,推动油茶高标准建设,种植的每亩油茶地都有相应的补贴政策。

惠阳大亚湾紫金商会副会长陈奕尚介绍:“省林业局近日印发了《关于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油茶营造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制定了油茶营造奖补政策。这政策大大提升了我们青水村百姓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也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产业带动就业。据了解,青水村常住人口为700余人,大部分村民已外出务工。而青水村目前已建设的油茶基地、待完工的油茶加工厂、农村合作社等等,今后会为村民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市场并吸引村民返乡创业,为青水村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团队与村支部书记、驻村干部在油茶基地合影。

团队与村支部书记、驻村干部在油茶基地合影。

期间,队员们利用油茶基地进行了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肥料田间试验。团队采用微生物肥料改良作物方式,对油茶树苗根部浇肥。通过“设计试验方案-选择区块-设置对照和处理各三个小区-确定肥料比例-施肥”步骤,在田间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课。

团队还走访了义容镇的多家店铺进行油茶调研。包含油坊、美发店、饭店、母婴店、药店等,了解到当地百姓生活中对油茶的使用程度不高,且店铺油茶副产品上架率低。原因是山茶油成本价格较高,远大于当地百姓消费水平;二是义容镇当前缺少完善的油茶产业供应链。

团队经分析后建议义容镇因地制宜,积极鼓励村民种植油茶树,把种植油茶发展成为助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紫金生态建设的支柱产业,打造成为义容镇联农带农致富的重要载体

一片有机地

孕育百果百菜香

近日,在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方秋中、唐吕彬老师、土壤科学系主任张池、省“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阳山工作队王圣君老师的指导下,该学院土壤科学系的本、硕、博生,来到阳山县秤架乡和漏水坪村,扎根田间地头的“实验室”。他们刚刚参加完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获得省赛金奖,继而依托创新创业项目组建了“蚓智富农”突击队

博士研究生张孟豪介绍:“我们通过与秤架瑶族乡秤架村、漏水坪村的黄佩明、陈百万两位书记及村干部的座谈交流,了解到当地农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这两个村的土地都非常零碎,常年施加化肥,土壤板结很严重。我们需要在这方面给他们一些建议。”

田间土壤调研。

田间土壤调研。

于是,学生们在秤架瑶族乡副乡长孔军全、中铁二十五局驻称架村第一书记龙自军书记的带领下在桑园、葡萄园、茶园等园地和水浇地、水田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集了土壤进行实验室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博士研究生钟鹤森建议:“我们考虑通过归并田块、施加有机肥或生物肥、完善灌排系统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突击队负责人、硕士研究生肖远业为合作社村民进行了农田土壤生态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为大家介绍土壤改良和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突击队员们还与合作社村民一起深入交流,探讨了化肥长期滥用的危害及研究团队蚯蚓固碳培肥技术这一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的优势

团队合影。

团队合影。

目前,在学校和省“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阳山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与阳山县护家种养专业合作社、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已联合成立“双百行动”产学研基地,充分发挥科技和智力支撑作用,进一步助力秤架瑶族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及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科学系是我国最早开展土壤学研究生培养的学科,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条龙”的人才培育体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行业精英。近年来,学院通过国家重大项目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多维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们提升专业技能和解决乡村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把论文写在农村广阔的大地上,促使学生学有所用、精准作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行全方位的服务,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化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撰文:卓倩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新闻中心)